云鼎娱乐

集团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专题专栏
红色记忆
五十年风雨兼程 老电站“血脉”畅通
——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及扩及工程施工纪实
来源:水电六局 作者:杨冰尧 陈 欣 时间:2020-12-16 字体:[ ]

刘家峡水电站作为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已经走过50个年头,沧桑巨变、春华秋实,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这位“长者”被诊断出“心血管堵塞”,坝前泥沙淤积问题十分突出,对刘家峡水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2013年4月,六局人怀揣信念,带着至臻品质的追求来到刘家峡,开启了肩负重任的排沙之路。

近日,水电六局承建的黄河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顺利通过枢纽工程专项验收。作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工程,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扩机工程始终受到各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自2015年9月排沙洞通水过流以来,已累计排沙超过1000万吨,有效截排了洮河来沙量,改善了大坝坝前泥沙淤积和刘家峡电站机组磨损情况,优化了机组运行和检修方式,为电站今后的正常、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洮黄相交泾渭现,一洞两用见奇观

进场后,首当其冲的难题便是岩塞爆破,岩塞爆破段位于库区水面下70米处,岩塞体上部淤泥层覆盖厚度约35米,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厚淤泥层覆盖的岩塞爆破,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爆破方量大,对施工的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及爆破的可靠性要求都特别高。

再难啃的硬骨头也挡不住六局人对专业刻苦钻研的热情。项目部引入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爆破全过程、跟踪监控水下岩塞爆破全过程系统等技术,在国内外还是首次。项目部技术人员彻夜研究技术方案,以岩塞为家,在岩塞山头上设食堂,吃住行都在岩塞现场,有时甚至一两个星期都不回项目部。

爆破作业是工程行业最大的危险源,稍有疏漏,就会酿成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项目部严防死守,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确保每个人严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章办事,做到了思想到位、标准到位、警戒到位,杜绝任何风险事故发生。每天的班前会、每周的工作例会、每月的总结会,要求人人发言,学习研讨事故案例,排查事故隐患,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根据现场作业特点和环境情况布置安全工作,指定安全责任人。正是因为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工作精细, 一丝不苟,才使得岩塞爆破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爆破作业万无一失。

记得岩塞爆破那年刚好是我们毕业工作那年,手持雷管瑟瑟发抖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虽然有经验的老员工为我们新员工科普了雷管及炸药爆破原理,我们依旧胆战心惊。看着老员工热血沸腾、有板有眼地为雷管做防水,在竹批子上卷药卷的景象,我们也跃跃欲试。由于工作面狭小,运药、装药都需人扛肩挑,并且阴暗潮湿的洞子里面泥泞破乱,我们这些刚刚毕业的在家娇生惯养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愿意动手,这时现场经理首当其冲第一个扛起了50斤一箱的炸药,爬上了30多米高的脚手架,接着全体新老员工也纷纷扛起炸药向药室奔去,递的递、扛的扛,异常热闹。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奋战,8个药室、2条主导洞、6条连通洞全部按设计要求装药完成。

从2013年4月6日集渣坑开挖到2015年9月6日岩塞爆破成功,随着一声惊雷从水下70米处传出,平静的水面霎时涌起一道水柱,恰似蛟龙腾跃吐水,环环波浪不断向外扩散,排沙洞出口巨大的水流如怒吼的狮群,呼啸奔涌而出,峡谷内瞬间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这一刻注定载入史册。

880个日日夜夜,见证的不仅是岩塞爆破的宏伟壮丽,更是六局人永不言弃的精神。全体员工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反复试验验证,成功攻克并研发出多项相关技术,形成系列成果,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半地下超大型调压井开挖与衬砌工程施工是一项难度系数非常大的工程。刘家峡工程调压井混凝土衬砌也是目前亚洲最大半地下大型调压井混凝土衬砌,迄今国内外无类似工程经验可供借鉴。由于刘家峡工程规模较大,工程结构十分复杂,专业技术性强,工期要求严格,项目总工坚持在施工现场指导施工队伍解决技术难题,结合工程特点,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防爆型LM1.4-200型反井钻机,进行调压井出渣导井的开挖,导井设计考虑上下结构兼顾,最大限度减少了调压井上部出渣工作量,提高出渣效率。对于混凝土衬砌,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制定井壁定型滑膜、门槽组装模板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衬砌效率,最终于2016年10月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通过刘家峡半地下超大型调压井开挖及混凝土衬砌施工,六局掌握了相关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先进、成熟、完整的半地下超大型调压井开挖和衬砌工程施工技术;总结出一套超大型、差岩性迅速便捷的竖井开挖施工技术,一套半地下超大型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在同行业中树立了技术航标。

主厂房排架柱、吊车梁及槽型梁是厂房工程中的重要节点,这两个节点直接决定着后期其它工作面的开展。由于地方性原因,导致主厂房上下游排架柱较年计划工期分别滞后19天和16天。结合工程施工特点及现场作业环境,项目部积极应变,改变施工工艺,将此部位吊车梁、槽型梁由现浇更改为预制,与排架柱施工平行进行,待排架柱及预制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整体吊装施工,大大缩短了安装间施工工期,为厂房桥机安装及厂房封顶创造了有利条件。调整施工顺序后,最后一榀吊车梁及槽型梁分别于2016年4月22日及2016年4月14日提前完成施工,极大地缩短了施工时间。

吊车梁、槽型梁的钢筋绑扎改为钢筋厂预制,然后吊装至作业面的施工方法,将高空作业改为平地作业,极大降低了作业难度,保证了作业安全。同时,将钢筋的多次吊装变成预制好的钢筋笼一次吊装,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节省了塔吊的反复使用,为其它工作面争取了较多的塔吊使用机会,为完成施工任务争取了时间,赢得业主的信任,在得到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节省了14.7万元成本。

主厂房雁形屋面板运输与吊装施工,因预制场地距安装地较远(2.5千米),且运输途中弯急坡陡,只能通行最长13米的板车,而雁形板长为21.9米,宽为3米,为薄壁构件,运输过程中极易损坏。且厂房一面临水、三面高边坡,施工现场吊装地势空间狭窄,主机段部分雁形板无法直接吊装到位,只能从安装间将雁形板通过轨道滑至主机间处。吊装时吊车必须放在安装间下游副厂房处。雁形板通过交通洞岔洞运输到下游围堰处,在安装间下游副厂房处布设两台吊车,通过接力方式将雁形板卸车、倒运和吊装施工。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通过精细研究、筹备和实际校验后,明确施工过程中梁托架、雁型板的固定方式,运输路线蜿蜒曲折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直接吊装就位不便的场地制约难题。通过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雁形屋面板制作与运输的应用,总结出此项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数据,为公司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为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诸如此类的施工还有很多,虽然如今的施工环境和施工方法,与老一辈的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变的是六局人强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二期围堰拆除阶段,正值雨季汛期来临,为了不影响后续施工,需赶在汛期来临之前拆除完毕。当时正值施工高峰期,人员调度紧张,项目部积极应变,党员干部拿起铁锹带领全体员工赶赴现场,清渣疏泥,经过全体职工四天的努力,二期围堰提前拆除完毕。在引水洞第一次充水前,为不影响充水时间,业主、监理要求在10天之内必须将引水洞清理完成,按照常规操作根本无法完成任务。项目部紧急调集设备,24小时施工,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但在规定时间的前一天晚上,引水洞里面还躺着两台80吨切割完成的混凝土模板台车,危机关头,项目部党员干部和全体男同志,从晚上7点开始进洞搬运切割完成的工字钢以及脚手架管,直至第二天早上7点,终于按要求将引水洞清理完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五年时光转瞬即逝,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扩机工程已建设完成,并被评定为优良。但新的挑战又摆在眼前,2018年12月15日,业主将对工程进行清算收口,眼看时间只剩一个多月,工程量大且繁琐,项目部工程部和经营部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找资料、查漏洞、补缺失,事无巨细,全程跟踪,认真核算施工图纸工程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工程量审核、变更索赔管理、竣工结算编制等工作落实到人,并随时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最终圆满完成了审计审核工作,保证了项目赢利最大化,为刘家峡排沙洞及扩机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自2018年8月26日投入运行以来,实现了排沙洞扩机工程 “一洞两用”“排浑发清”的主要作用,有效解决了刘家峡水库的泥沙淤积和刘家峡水电厂机组磨损问题,优化了老厂机组运行和检修方式,为电站今后的正常、安全运行创造了条件,避免了黄河干流蓄水过多而造成的洪涝灾害,扩大了城乡供水量,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排沙洞工程建设共2台150MW发电机组进行发电,设计年平均发电量3.81亿千瓦?时,但截至2019年9月30日,已累计安全运行430天,共发电18.956亿千瓦?时,极大地提高了刘家峡水电厂调峰能力,缓解了西北电网电力供需矛盾,满足了西北电力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优良的工程质量,再次展现了六局人至臻品质的追求和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挑战、敢于胜利的时代风采。

 


岩塞工程爆破瞬间效果



【打印】【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