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鼎娱乐

集团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专题专栏
红色记忆
半世纪探索,写就20世纪中国最大水电工程传奇
来源:成都院 作者:邱云 时间:2021-04-08 字体:[ ]

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水电事业的飞跃发展和巨大成就无疑是其中之一。回顾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水电工程,毋庸多言,雅砻江二滩的名字将第一时间出现在人们的头脑中。

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视察,并寄予厚望的水电站,从被发现到建成的近半世纪光阴里,发生过哪些动人故事?今天,再度触摸那段艰难而光辉岁月,更能感受到它的塑造者——成都院人胸怀国家、献身水电的分量,如巍巍大坝般顶天立地。

寻找二滩密码

1956年初夏,“一五”计划进行到第四个年头,为适应大西南水电建设的发展需要,成都院适时组织了一支普查队率先来到四川西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抵达雅砻江,这里地形切割越来越深,河谷越来越窄,江水如飞箭离弦。

在最早的成都院人眼中,雅砻江是大自然馈赠给中华民族天然的能源宝库。在1500多公里的奔流中,雅砻江落差竟高达3000多米,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2200万千瓦。为了尽快寻找打开能源宝库大门的“密码”,时隔两年,在1958年4月夏初,成都院又开始了雅砻江的勘查工作,着重在下游河段开展大量艰苦工作,终于在3个月后第一次发现二滩。二滩这颗明珠,第一次露出了熠熠光芒。

随后,成都院在1965年查勘了二滩坝址。从1972年11月起,一支又一支规划、勘探和设计队伍走进了这条深深的河谷,全面开展了二滩规划和设计工作。

1972年,党委书记刘显辉带领300人的勘测设计队伍,在二滩坝址附近的阿布郎当沟安营扎寨。这么壮观的队伍,在中国水电设计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阿布郎当,在彝族语当中是没人去的地方。没有住房,他们自己动手用竹席围起油毛毡棚,用作住宿和办公。晴天闷热难忍,雨天断炊断粮。

30年间,数以千计的水文、测量、地质勘探、设计和科研工作者在雅砻江留下深深足迹,终于在二滩找到了打开雅砻江能源宝库的钥匙。198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二滩水电站。

以刘显辉为代表的老一代成都院人,远见卓识,执着追求,为二滩忘我工作,孜孜不倦当好奠基石。

夯实二滩基础

在二滩水电站陈列馆,有一张图片特别引人注目。画面中,一群勘测设计人员在江边记录着忙碌着,神情专注,头顶上是火红的太阳。

历史不会忘记这些在深山峡谷中坚定跋涉的开拓者。今天,二滩巨大的效益和盐边新县城可喜的面貌昭示着前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今天的中国水电能有如此辉煌的成绩,与前辈们的奉献与报国情怀是分不开的。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他们,在这条宽500多米、长1000多米、深400多米的峡谷里设计了当时亚洲第一的水电大坝、世界第四大的地下厂房和世界第一的水工导流隧洞。

人们更不会忘记,为二滩献出生命的第一任设计总工程师殷开忠同志。1983年4月,刚刚绘成二滩可行性设计蓝图的殷开忠陪同我国著名水利专家张光斗前往工地考察,突然,一块流石从公路上方的悬崖上飞滚而下。车窗被击破,殷开忠腹部受到猛击,顿时失去了知觉。当汽车急驶至医院时,殷开忠已经合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二滩和战友们。

噩耗传到北京,曾经五次听取殷开忠汇报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十分痛惜,跺脚长叹:“天公实在不公!天公实在不公!”并亲笔手书李白《哭晁卿衡》诗句“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寄托深深哀思。

火红的攀枝花凋谢了,灿若云霞的凤凰树花又开放了,成都院无数设计匠人接过殷开忠留下的设计重担,以高度的事业心,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在二滩勘测设计这条通向高峰的艰难跑道上,不知疲倦地奔跑着,将生命的色彩融进了奔腾不息的雅砻江。

创造二滩奇迹

二滩,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才能成为屹立于世纪之交的不朽丰碑。

1986年,二滩水电站的初步设计顺利通过国家计委审查。潘家铮、张光斗两位著名专家,对二滩初步设计的质量和深度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获得了权威的肯定,成都院人并没有就此满足。时任成都院副院长、分管二滩工作的高安泽和总工程师王洪炎,脑海里一直思索着一个问题:二滩电站的设计能不能进一步优化?又该从何处下手?在高安泽等人身上,中国知识分子最可敬的地方一一体现,他们往往站在国家和人民的高度思考问题。他们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取得了充分的科学依据。拱坝体型等多项优化,对二滩的投资和建设工期,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1年9月,二滩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1998年8月,第一台机组建成投产;一年后,首台国产55万千瓦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为新中国5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1999年12月,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成功。至此,我国20世纪内建成的最大水电能源项目全部投产。亿万年来一直桀骜不驯的雅砻江水已变成强大的电流输向千家万户。

在当时,33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55万千瓦的单机容量均雄居国内水电站之首;240米双曲拱坝为中国第一高坝;双曲拱坝的坝顶长度和坝身泄洪量为世界之最;大坝能够承受980万吨的水压力,也为世界之最。

二滩还是二十世纪中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采用国际招投标、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建成发电的最大水电站。经过二滩水电站的建设,成都院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监理咨询业务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国际知名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编制的二滩招标文件成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在东南亚的范本。

二滩的每个时间点,每项记录都无不令人兴奋。之所以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建成,离不开成都院高水平的勘测设计、研究论证、监理咨询,三者结成一体,是成功建成二滩之关键所在。

正如潘家铮所言,这座共和国水电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将骄傲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有能力去建设我们需要修建的电站,按照我们的需要修建。

二滩,被国外同行誉为20世纪中国建成投产的最优秀水利工程,它标志着中国水电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辉煌的成功和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壮大二滩基因

荣誉纷至沓来。在1998年,二滩水电站被评选为中国科技发展十大科技新闻项目。二滩水电站荣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与勘察金奖,问鼎首批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

两院院士张光斗曾给时任成都院院长胡敦渝的信中,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成都院完成了高质量的地质勘测和试验研究工作,做了高水平的设计和优化工作,进行了精心的监理工作,是二滩水电站的奠基者。勘测设计研究这个世界前列的高240米的双曲薄拱坝和330万千瓦的地下厂房,主要靠本国的技术力量,表明我国已有了世界一流的设计机构,同时成长了一批一流的工程师,值得庆贺和高兴。

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大江上建设世界一流的水电站,这是中国水电建设者的梦想和追求,把梦想变为光荣和现实,成都院用了近半个世纪。

二滩的成功建成,为小湾、锦屏一级等国内特高拱坝的启动建设带来了曙光,也形成了可以参照的“二滩模式”——国内薄拱坝的设计和枢纽布局,几乎都是二滩的复制或者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改进。二滩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也奠定了成都院水电设计的领先地位,为后来溪洛渡、瀑布沟、大岗山、白鹤滩等特大型电站建设作好了技术的强大铺垫。

正是因为有了老一代成都院人的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成都院;也正是因为有了成都院几代人的薪火传承,几代人的精神弘扬,才有今天 “二次创业”的梦想和不竭动力。

奋斗者前进脚步不止!中国传奇般的创造不息!



【打印】【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